近年来,黔东南州深入贯彻“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老干部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推动服务管理提质增效。
政治引领常态化,实现老有所学。突出政治建设。以“铸魂行动”为抓手,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党员政治生活馆等阵地,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用好中央、省、州三级微信公众号推送党的创新理论,确保离退休干部理论常学、思想常新、信念坚定。抓实组织建设。深化离退休干部“六好六提”示范党支部创建,推动离退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达标率100%。推广离退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联络员”制度,“一对一”指导离退休党组织规范开展组织生活。探索建立异地离退休党组织,规范异地居住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对政治生活馆改造提升,推动“共享式”活动阵地向县市、单位延伸。加强廉政建设。创新建立离退休干部违纪违法协调联动机制,每季度梳理汇总老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并通过培训班、通报会、警示教育会等向老干部通报,教育引导离退休干部守牢纪律底线。
政策落实精准化,实现老有所养。精准落实政治待遇。坚持老干部参加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外出参观考察等制度,定期组织参观考察学习,通过召开情况通报会、专题报告会、形势报告会、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向老干部通报经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情况。建立易地安置离休干部走访制度,每年定期走访易地安置离休干部。精准落实生活待遇。建立完善离退休干部离退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定期开展老干部生活待遇“拉网式”排查工作,定人定责为老干部提供就医服务,组织开展健康体检,确保老干部各项生活待遇精准落实。精准落实困难帮扶。健全老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定期更新特殊困难离退休干部、无工作困难遗孀“两本台账”,做好空巢、失能和重病等特殊困难帮扶工作,积极为老同志纾解困难、渡过难关。2023年以来,帮扶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及遗孀463名、发放特困帮扶金132万元。
关心关爱亲情化,实现老有所乐。强化结对服务。建立干部职工“一对一”联系老干部工作机制,定期完善200余名离休干部和退休早、待遇低干部“一人一策”服务台账,及时更新1600余名异地居住老干部信息台账,为老干部提供精细化、亲情式服务。强化走访慰问。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走访慰问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重大节庆、生日、生病慰问。制定《州委老干局县级干部联系片区工作方案》,7名局班子成员、县级干部包片联系16个县(市)和108个州直单位,常态化开展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心理关爱。建立老干部心理健康关怀机制,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咨询讲座和开展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拟建设老干部日间照料中心,关心关爱老干部心理健康。
作用发挥多元化,实现老有所为。关工委作用发挥有机制。建立州关工委班子成员调研机制,定期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各县(市)、各级关工委工作情况,以州级“双五工程·关工时代行”品牌领航,全面推进基层关工委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县(市)实现“一县一品”、部门形成“一行一特”,形成“一体多翼”的关工品牌格局。“五老”作用发挥有平台。探索搭建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平台,组织“五老”上好德育和法治课,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青少年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银龄人才”作用发挥有渠道。完善“银龄人才”引进和留用机制,建立“银龄人才”数据库,依托中组部组团式帮扶和佛山市对口帮扶契机,积极引进和留用退休专家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银龄计划”实施以来,引进了全国“时代楷模”陈立群等一大批退休专家建设和发展黔东南。目前全州在岗服务“银龄人才”1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