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黔东南州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坚持强基固本,深入推进离退休干部“六好”示范党支部创建,深化拓展“先锋黔老”志愿行动和“苗侗银辉·黔老兴村”行动, 打造“苗侗银辉”党建品牌,不断增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涌现出一批典型集体。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交流工作经验做法,现推出【“六好”党支部】专栏,对其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展示,供大家学习借鉴、吸收运用。
本期报道:中共锦屏县离退休干部驻凯里委员会
一个异地党组织,党员从29年前的7人增加到现在的144人,规格从昔日的党支部升格到如今的党委,党员活动场所从以前的“居无定所”、临时“打游击”到如今的120余平方米固定活动室,党组织活动从单一的室内理论学习拓展到更具向心力的创新“理论+”,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员们一次次捐资助学、扶弱帮困、爱心助残等方面逐渐凝聚为强大的组织力量……这就是来自锦屏县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大家庭”——中共锦屏县离退休干部驻凯里委员会。
锦屏县离退休干部驻凯里党委前身是锦屏县离退休干部驻凯里党支部,成立于1996年4月,29年来,党委所有党员向往一面旗帜、坚守一种信念、奉献一生余热,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四化”建设为抓手,探索打造了异地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工作新样板,先后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被命名为第一批全省离退休干部“六好”示范党支部等多项荣誉。
心有所向,“离乡”不“离党”
离开了工作岗位,离开了锦屏县,但老干部们都不想离开组织,他们退休不退志,离乡不离党,很渴望过正常的组织生活。怎么过?接到通知就跑回锦屏去过吗?路太远,耗时耗力。有没有人出头来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呢?有,那就是最先来到黔东南州府所在地凯里居住的张金荣等老同志。
“支部一定要建,学习要继续,组织生活要正常。”以张金荣牵线的7名老同志共同谋划,他们以坚守初心的信仰,坚定信念的决心,在无活动场所、无活动经费、无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于1996年4月组建了锦屏县离退休干部驻凯里党支部,支部成立的时候支部党员只有7名。支部建立后,流动在凯里的退休老同志们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为从锦屏县离退休后到凯里地区居住生活的流动党员打造了自己的“党员之家”。
组织有了,但活动场所在哪里?这一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于是党员们议定:把自己的家、公园、凉亭、广场当作支部活动阵地,人少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小家“贡献”出来,人多时,就到公园、凉亭、广场开展组织生活。
2012年成立党总支后,随着党员人数越来越多,一直流动开展组织生活已经不是办法了。经过多方协调努力,大家决定筹集资金租房做活动室,至此,老党员们总算有了“立身之地”。但到了2017年,党员活动室“断租”,党组织活动再次面临“打游击”的窘境。
为了把阵地稳固起来,时任党总支书记罗康演同志提议并带动总支7位同志每人出资4.3万元,后发展到26名老党员共同出资30余万元,购买了一套120余平方米的商品房作为总支活动室,让漂泊异乡的老党员们终于有了一个“安定的家”。离退休老同志个人出资购房做党组织活动室的义举,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初,锦屏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县财政拨款40余万元为党总支支付了购房款、配备了办公设施,并开展规范化建设。同时,每年落实5万元活动经费和党费全额返还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党委的困难问题。
建有所依,“建制”有“模式”
学习不断深入、管理不断规范、实践更加具体,堡垒作用愈加强大。经过29年的工作实践,党委总结出了“6+3+12”的工作思路。“6”即“六个不放松”(组织学习不放松、开展活动不放松、搞好服务不放松、加强宣传不放松、注重团结不放松、请示汇报不放松);“3”即“三条底线”(政治上确保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日常行为确保发挥正能量、开展活动确保同志们健康快乐);“12”即“十二条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确保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开展,使这个异地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始终不忘初心、不偏航道。
党委将每年的活动创新规划为“三月暖春”“七一党日”“九九老年节”“年终组织生活会暨民主评议党员”等“四大主题活动”贯穿全年,确保每个季度有一个主题活动,将异地离退休党组织的活动办出特色、办出典型,以丰富的党内活动切实增强身居异地离退休党员的向心力。同时,搭建《“七一”专刊》、文艺宣传队、活动专报等“五个宣传平台”,向上级党委和社会各界发出锦屏县离退休干部驻凯里党组织的好声音。长期以来,党委和下属三个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做到月月不缺、季季不空,规定动作落实到位,创新动作有声有色。
情有所系,“退休”不“褪色”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离退休党组织的同志们虽然年龄偏大,但作用发挥丝毫未减,银发能量释放依然“热辣滚烫”。
先后组织党员为脱贫攻坚捐款20807元、抗震救灾捐款5300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25260元、为锦屏县三江镇乌坡村因病致贫的2户困难户捐款6500元;时年85岁高龄的雷志明编辑印制《雷翁养蜂你问我答》一书,先后指导25户农户发展养蜂项目,规模达650群以上,指导农户杨胜红栽种中草药绞股蓝15亩,出资1.5万元资助5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为家乡的路桥建设捐资7500元;时任党总支书记罗康演资助罗绍杭兄弟从初中到大学毕业,为离退休“党员之家”解决了三年电视费,并带动自己的两个子女为党总支捐资10000元;老党员张奕辉采用引导扶贫的方式帮助锦屏县者屯村的郑家三兄妹就业;退休干部刘剑深入彦洞乡仁丰、仁里等村寨开展《民法典》宣讲活动等。这些远居异乡的老党员们,将心中的暖意源源不断地传递到他人身上,涓涓细流汇成浩浩江河,点点善举集成大爱无疆,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先锋模范作用,擦亮奉献底色践行入党初心。
党委结合老党员实际,提出了“三不一争”的行为目标,即“不讲落后话、不做落后事、不当落后人,争做合格党员”,老党员们的身份越来越亮、思想越来越新,党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越来越强。
身有所属,“他乡”如“故乡”
老迈者众、病弱者多、居住分散、结构纷繁,是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显著特征。因此,做好服务是第一需求,更是第一要务。
锦屏县离退休干部驻凯里党委党员年龄最大的95岁,平均年龄68岁。针对离退休党员普遍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实际,党委制定了“支委联系党员制度”,做好“特殊”党员的服务保障工作,特别是针对80岁以上高龄、行动不便或生病卧床不起的老同志,党委坚持送学习、送资料、送信息、送慰问、送温暖的“五送”机制,组织20余名“年轻”党员上门开展助学活动,及时将党的政策和温暖传递到每名党员心中。每当有同志生病住院,党组织都组织同志去探望慰问,从一次次探望与慰问中送去组织的温暖和同志们的挂念。29年间先后病逝的47位老同志,党委都去吊唁。有的逝者因改制等历史原因已没有主管单位,党委为其主持召开追思会,亲情化服务进一步激发了老同志们对党的深情、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同志的感情。
党组织的精心服务,使广大老党员们排解了“他乡”的困境、缩小了“故乡”的距离。时任党总支书记罗康演曾当选为锦屏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5名老同志参加县直机关工委党员代表大会,40余名老同志受邀参加锦屏县离退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80余名老同志围绕锦屏县发展献计出力。
29年坚守初心,29年砥砺奋进。锦屏县离退休干部驻凯里党委正如一个血气方刚的“新青年”迎着朝阳大踏步向前发展,引导着144名老党员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努力为党的事业增添光彩、为乡村振兴凝聚银发正能量!
来源:锦屏县委老干部局